(1)壓制前準備
SMC/BMC的質量檢查 SMC片材的質量對成型工藝過程及制品質量有很大的影響。因此,壓制前必須了解料的質量,如樹脂糊配方、樹脂糊的增稠曲線、玻纖含量、玻纖浸潤劑類型。單重、薄膜剝離性,硬度及質量均勻性等。
剪裁 按制品的結構形狀,加料位置,流程決定片材剪裁的形狀與尺寸,制作樣板,再按樣板裁料。剪裁的形狀多為方形或圓形,尺寸多按制品表面投影面積的40%一80%。為防止外界雜質的污染,上下薄膜在裝料前才揭去。
(2)設備的準備
(a)熟悉壓機的各項操作參數(shù),尤其要調整好工作壓力和壓機運行速度及臺面平行度等。
(b)模具安裝一定要水平,并確保安裝位置在壓機臺面的中心,壓制前要先徹底清理模具,并涂脫模劑。加料前要用干凈紗布將脫模劑擦均,以免影響制品外觀。對于新模具,用前須去油。
(3)加料
(a)加料量的確定 每個制品的加料量在首次壓制時可按下式計算
加料量=制品體積×1.8g/cm3
(b)加料面積的確定
加料面積的大小,直接影響到制品的密實程度 , 料的流動距離和制品表面質量。它與SMC的流動與固化特性、制品性能要求、模具結構等有關。一般加料面積為40%一80%,過小會因流程過長而導致玻纖取向,降低強度,增加波紋度,甚至不能充滿模腔。過大,不利于排氣,易產(chǎn)生制品內裂紋。
(c)©加料位置與方式
加料位置與方式直接影響到制品的外觀,查看更多工藝信息登錄復材應用技術網(wǎng),強度與方向性。通常情況下,料的加料位置應在模腔中部。對于非對稱性復雜制品,加料位置必須確保成型時料流同時到達模具成型內腔各端部。加料方式必須有利于排氣。多層片材疊合時,最好將料塊按上小下大呈寶塔形疊置。另外,料塊盡量不要分開加,否則會產(chǎn)生空氣裹集和熔接區(qū),導致制品強度下降。
(d)其他
在加料前,為增加片材的流動性,可采用100℃或120℃下預熱操作。這一點對成型深拉形制品尤其有利。
(4)成型
當料塊進入模腔后,壓機快速下行。當上、下模吻合時,緩慢施加所需成型壓力,經(jīng)過一定的固化制度后,制品成型結束。成型過程中,要合理地選定各種成型工藝參數(shù)及壓機操作條件。
(a)成型溫度
成型溫度的高低,取決于樹脂糊的固化體系、制品厚度,生產(chǎn)效率和制品結構的復雜程度。成型溫度必須保證固化體系引發(fā)、交聯(lián)反應的順利進行,并實現(xiàn)完全的固化。一般來說,厚度大的制品所選擇的成型溫度應比薄壁制品低,查看更多工藝信息登錄復材應用技術網(wǎng),這樣可以防止過高溫度在厚制品內部產(chǎn)生過度的熱積聚。如制品厚度為25~32mm,其成型溫度為135—145℃。而更薄制品可在171℃下成型。
成型溫度的提高,可縮短相應的固化時間;反之,當成型溫度降低時,則需延長相應的固化時間。成型溫度應在最高固化速度和最佳成型條件之間權衡選定。一般認為,SMC成型溫度在120~155℃之間。
(b)成型壓力
SMC/BMC成型壓力隨制品結構、形狀、尺寸及SMC增稠程度而異。形狀簡單的制品僅需25~730MPa的成型壓力;形狀復雜的制品,成型壓力可達7140~15210MPa 。SMC增稠程度越高,所需成型壓力也越大。
成型壓力的大小與模具結構也有關系。垂直分型結構模具所需的成型壓力低于水平分型結構模具。配合間隙較小的模具比間隙較大的模具需較高壓力。
外觀性能和平滑度要求高的制品,在成型時需較高的成型壓力。
總之,成型壓力的確定應考慮多方面因素。一般來說,SMC成型壓力在3—7MPa之間。
(c)固化時間
SMC/BMC在成型溫度下的固化時間(也叫保溫時間)與它的性質及固化體系、成型溫度、制品厚度和顏色等因素有關。
固化時間一般按40s/mm計算。對3mm以上厚制品,有人認為每增加4mm,固化時間增加1min;
模壓生產(chǎn)過程控制
(1)工藝控制
在壓制時SMC的粘度(稠度)應總保持一致;揭開SMC的載體薄膜后,不能長時間放置,應在揭開薄膜后立即壓制,不要暴露在空氣中,防止苯乙烯過量揮發(fā);保持SMC片材在模具中的加料形狀和加料位置一致;保持模具在不同位置處的溫度均勻,恒定,應定時檢查。保持成型過程中的成型溫度、成型壓力恒定,應定時檢查。
(2)制品測試
應進行如下方面的產(chǎn)品的測試:
外觀檢查:如光澤度,平整度,斑點,顏色,流動紋,裂紋等;
力學性能測試:彎曲強度,拉伸強度,彈性模量等,整件制品性能測試;其它性能:耐電性,耐介質腐蝕性。
SMC/BMC制品的缺陷與防治
表43.23SMC制品成型缺陷及其解決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