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界面層的作用機理簡介
在組成復合材料的兩相中,一般總有一相以溶液或熔融的流動狀態(tài)與另一相接觸,然后經(jīng)固化反應使兩相結合在一起形成復合材料。在這一過程中,兩相間的作用機理一直是人們所關心的問題。目前,有關復合材料界面作用機理主要有以下幾種理論:
2.1機械粘結理論
機械粘結理論認為纖維表面存在高低不平的峰谷和細微的孔洞結構,當樹脂基體填充并固結后,樹脂和纖維表面產(chǎn)生機械性的互鎖現(xiàn)象,而此種粘接作用的強弱與纖維表面的粗糙程度及樹脂基體在復合材料制備過程中對于纖維的潤濕性大小有很大的關聯(lián)。
2.2化學鍵合理論
化學鍵合理論認為要使纖維與樹脂基體間實現(xiàn)有效的粘結,兩相的表面應含有能相互發(fā)生化學反應的活性基團,通過官能團的反應以化學鍵結合形成界面。若兩相之間不能直接進行化學反應,也可通過偶聯(lián)劑的媒介作用以化學鍵的方式互相結合。表面處理在纖維表面引入-COOH、-OH等活性基團,使纖維與樹脂基體在界面形成化學鍵,提高了纖維與樹脂基體的反應能力與粘結強度。目前,化學鍵合理論是應用最廣也是應用最成功的理論,但是有些現(xiàn)象難以用化學鍵合理論做出令人滿意的解釋。
2.3過渡層理論
復合材料成型時基體和增強體的熱膨脹系數(shù)相差很大,在固化過程中,二者界面上就會產(chǎn)生附加應力,此處成型時固化收縮也會產(chǎn)生內應力。過渡層理論認為在基體和增強體的界面存在一個過渡層,可以起到應力松弛的作用。一種理論認為過渡層是塑性層,塑性層的形變能起到松弛應力的作用。另一種理論認為過渡層是模量介于基體和增強體之間的界面層,它能起到平均傳遞應力的作用。
2.4擴散理論
擴散理論是由Borozncui首先提出的。該理論認為高聚物間的相互粘結是由表面大分子相互擴散所致,即兩相的分子鏈互相擴散、滲透、纏結而形成界面層,從而有利于提高界面粘結強度。擴散理論有很大局限性,例如,高聚物粘結劑與無機物之間顯然不會發(fā)生界面擴散問題。
2.5靜電理論
靜電理論認為所有的粘結現(xiàn)象大部分可解釋為界面上的電荷轉移而產(chǎn)生電雙層,兩個接觸的表面各帶不同的正負電荷,就如同化學酸堿反應或鍵結合離子作用,此種結合力量的大小視電荷的密度而定,這種作用在玻璃纖維復合材料中,對添加偶聯(lián)劑而言是非常重要的,硅烷類偶聯(lián)劑即可能造成正負離子的效應,使得電荷相互吸引而達到粘結的目的。但靜電理論不能解釋溫度,濕度及其它各種因素對粘結強度的影響。
2.6摩擦理論
摩擦理論認為,基體與增強材料界面的形成完全是由于摩擦作用,基體與增強材料間的摩擦系數(shù)決定了復合材料的強度。處理劑的作用在于增加了基體與增強材料間的摩擦系數(shù),從而使復合材料的強度提高。該理論可較好的解釋復合材料界面受水等小分子物質浸入后強度下降,干燥后強度又能部分恢復現(xiàn)象。水等小分子浸入界面使基體與增強材料間的摩擦因數(shù)減小,界面?zhèn)鬟f應力的能力減弱,故強度降低。干燥后界面水分減少,基體與增強材料間的摩擦因數(shù)增大,傳遞應力的能力增加,故強度部分恢復。
復合材料的基體與增強材料間界面的形成和破壞是一個極其復雜的物理和化學過程,目前人們對界面的認識還不夠深入,還沒有一種理論能完善的解釋各種界面現(xiàn)象,界面理論還有待進一步發(fā)展和完善。
3、氨水和濃HNO3對碳纖維表面處理及其增強環(huán)氧樹脂界面性能研究
3.1氨水改性碳纖維及其增強環(huán)氧樹脂復合材料界面性能研究實驗部分
碳纖維表面光滑且呈化學惰性,與基體浸潤性差,不能與基體進行有效粘合。因此,要獲得界面結合性能優(yōu)良的碳纖維復合材料,必須對其進行表面處理,通過表面處理可以改善碳纖維的表面浸潤性,產(chǎn)生適合于粘結的表面形態(tài),從而提高復合材料的界面結合性能。
復合材料界面性能的提高主要歸功于纖維表面粗糙度的增大和纖維表面極性官能團的增多這兩個因素。在對纖維進行表面處理時,這兩個因素往往同時出現(xiàn)并對復合材料的界面性能的改善同時起作用,這兩個因素之間的關系,以及是否存在對復合材料界面性能的提高起主要作用的因素,目前尚沒有被弄清楚,這就需要對這兩個影響因素進行分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