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從浸潤劑原材料的選擇、拉絲工藝和烘干工藝三方面分析了浸潤劑遷移現象產生的原因及其對短切氈的影響。
短切氈是將連續(xù)玻璃纖維原絲短切成50mm左右,在平面上隨機無定向的均勻分布,然后施加適當的化學粘合劑,經高溫烘制、壓輥冷卻而制成的薄片狀材料,所用原絲質量對短切氈的質量起著關鍵的作用,而浸潤劑含量(俗稱含油率)是原絲的一項重要理化指標,因此,生產過程中必須對原絲含油率進行嚴格控制,一般要求原絲含油率在0 4%~0 8%之間,才能保證原絲有良好的集束性、切割性、分散性和浸透性,滿足短切氈的質量要求。而浸潤劑的遷移現象是引起原絲含油率不勻的主要因素,表現在原絲筒內一部分原絲含油率偏低,另一部分原絲含油率偏高。含油率過低(≤0.4%),原絲集束性差、切割性差,切割后會出現嚴重的毛絲、散絲等不良現象,短切絲分散不勻,導致氈面不勻,影響氈的質量,另外,原絲強力也會偏低,達不到國家標準。國標要求原絲強力≥0.25N/Tex(有關數據見表1),若強力偏低,原絲退解時易斷,加大勞動強度;含油率過高(≥0.8%),原絲間的粘結力過大,給退解帶來一定困難,雖然原絲的集束性、切割性較好,但由于原絲表面的浸潤劑膜較硬,切割后也會產生開花現象,使短切絲分散不勻,從而導致氈面不勻,降低氈的質量,由于含油率的提高,使其在樹脂中的浸透速率變慢,延長玻鋼制品的生產工效;而且經高溫烘制,原絲易發(fā)黃,降低原絲的使用率。
資料下載: 淺談浸潤劑遷移現象對短切氈的影響.pdf